遊學神州-香港中學生海南研學圓滿完成
4月17日,由中國教育交流(香港)中心主辦;香港紫荊書院、紫荊雜誌社、知識雜誌協辦;知識旅行社、中國國際旅行社總社有限公司承辦的海南研學活動圆满结束。此次活動圍繞國家的海洋科学事业、歷史文化以及航天科技等主題展開,通過實地考察和學習,為香港学生提供了一個全面瞭解國家發展成就的平台,同時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和未來職業選擇提供了有益的啟發和方向。
第一天上午,研學團在中國南海研究院舉行了開營儀式,並邀請中國南海研究所知名學者、教授現場分享授課,通過記錄短片深入理解南海維權史的縮影,與學者教授交流互動。參觀學習中國南海研究院南海檔案文獻庫、數字南海展廳。
中國南海研究院為國家級特色智庫,聚焦南海史地、海洋法、 國際關係、資源開發等研究領域,下設5個研究機構及北京分院, 並設立博士後工作站。其致力於維護中國南海主權、推動區域海洋治理與國際合作,參與創建“中國-東南亞南海研究中心”等國際平台。參觀中國南海研究院不僅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更是學術與現實的深度對話。它讓學生跳出課本,站在國家與全球的視野重新認識海洋,同時也將個人成長與國家發展緊密連結。這種體驗或許會成為學生關注海洋強國策略、投入相關事業的起點。
下午,研學團參觀海南非遺老街騎大樓老街和海南博物館。海南騎樓老街坐落於海口市龍華區中山路與得勝沙路一帶, 始建於19世紀末,1920年代南洋華僑返鄉大規模興建,現存騎樓近600棟,總長4.4公里,核心保護區面積達121.3公頃,為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逾坊建商區家,可體驗瓊劇展覽、椰雕製作、黎錦紡織等活態文化。本研學聚焦於“南洋華僑史”與“海上絲綢之路貿易”,透過騎樓建築結構解析、商號賬本解讀、傳統糕餅手工藝等實踐,讓同學們感受到了溯源華僑闖海精神與東南亞文化交融,給同學們上了一堂跨時空的商埠文化課。
海南省博物館是海南省唯一的綜合類現代化博物館,本研學依託“華光礁I號”沉船的保護修復及沉船中出水的近萬件瓷器,重點展示了與南海歷史、海上絲綢之路、地緣政治和海洋生物礦產資源等方面有關的文物和標本。
第二天上午,研學團來到育種研發中心。育種研發中心是全國首個聚焦熱帶農業與種業創新的國家級科研基地,中心保存全球20萬份種質資源,涵蓋水稻、玉米等主糧及熱帶特色作物,通過智能溫室模擬、表型組學分析、3D育種建模等前沿技術,系統展示糧食及新品種創新到分子設計鏈條的農業科技品種,年均達新品種新品種,新育種率新品種。
參觀完育種研發中心,研學團來到文昌航空超算中心和NFT數字藝術博物館。文昌航天超算中心是中國首個深度融合航天技術與超級計算的國家級科技樞紐,中心內設亞太最大規模算力集群,部署量子計算模塊、航天大數據雲平台等設施,通過全息沙盤、數字孿生等交互技術,動態模擬火箭發射、衛星組網等場景,實時解析航天器軌道數據與深空探測資訊,系統展現從運載火箭研發到太空站運維的航天全產業鏈條,成為中國航天科技與數位創新的戰略高地。
文昌NFT數字藝術博物館是全國首個以航天主題與數字藝術深度融合的前沿文化地標,館內藏有超10萬件NFT作品,涵蓋航空航天主題與數字藝術深度融合的前沿文化地標,館內藏有超10萬件NFT作品,涵蓋航天史詩、科幻創作、本土非遺數字化等主題,透過AI生成藝術艙、沉浸式虛擬星域、區塊鏈交易視覺化牆面等展陳技術,呈現從數位藝術到太空系統呈現從數位的跨創文化。
下午,研學團參觀了椰子大觀園。椰子大觀園是中國首個以椰子文化為核心、全景展現熱帶棕櫚科植物生態的國家級主題園區,坐落於海南文昌椰林濱海帶,毗鄰東郊椰林百年椰田椰子物種,呼應千年椰島農耕文明與現代產業創新。園內彙聚全球200餘種椰子品種及衍生文物,涵蓋古椰船、椰雕非遺、航太椰種等特色展品,成為熱帶農業與生態旅遊融合的標竿地標。
第三天,研學團參觀了海口火山口地質公園。這是中國唯一以熱帶海島火山地質遺跡為核心的世界級地質公園,坐落於海南海口石山鎮,毗鄰第四紀雷瓊火山群核心區。象徵地球演化的磅礴史詩,馬鞍嶺火山口與火山古村落群構成“自然+人文”共生載體。
海南研學之旅就此結束,每天都在刷新同學們的認知。超算中心讓同學們觸摸到航天的“數位心臟”,NFT博物館用程式碼重新定義藝術,育種實驗室裡藏著糧食安全的答案,而椰子大觀園則是自然饋贈的生態教科書。這趟旅程讓同學們深刻感受到科技與自然從來不是對立面,它們的交融,正悄悄塑造著人類的未來。